首页

夏芙女王韩国

时间:2025-05-29 08:43:52 作者:第七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 浏览量:22937

 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电 题:谷雨时节说汉字 汉学家品读“方块”之美

  中新社记者 罗海兵

  “汉字就像不同的画作。在无数方块字中,蕴藏着中式之美。”中国谷雨节气之际,也迎来第15个联合国中文日,美国汉学家理查德·西尔斯(Richard Sears)等多位汉学家和青年汉学学者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采访,在谷雨时节共赏汉字之美,品读汉字智慧。

视频:【东西问·汉学家】汉学家谷雨时节话汉字来源:中国新闻网

  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记载,“昔者仓颉作书,而天雨粟,鬼夜哭”。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由来如此。2010年,联合国将当年的谷雨(4月20日)定为“联合国中文日”,以纪念“中华文字始祖”仓颉的贡献。

  欣赏汉字之美

 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(Pietro De Laurentis)初识汉字,即被汉字符号、线条和结构的新颖所吸引,一笔一画开始学习汉字。

  《论书》有曰:“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血、肉。”五者之中,毕罗最注重“骨”,“在神、气之前,要先打好处理图形、掌握造型、几何学布局规律的基础。”他将中国书法中的笔触、动感和构成与西方古典乐中的速度、动感和节奏做对比,也将中国书法审美与西方几何艺术跨界对比,向意大利人讲解中国书法的意趣,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。

  “从甲骨到青铜,从竹帛到书册,汉字形体总以对称平衡的姿态与载体对应,也成就了汉字美学。”年过70岁的理查德·西尔斯与汉字已有“半生之缘”,他历时20载,将《说文解字》《六书通》《金文编》和《甲骨文编》中的古汉字数字化,创办了全球最大开放汉字字源库“汉字字源网”,收录近10万个古代中文字形,将汉字之美从几千年前的龟甲纸简搬到电子屏幕上,让来自世界17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用户得以随时查看方块字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
 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的外籍专家、埃及青年汉学学者刘正曦就是汉字字源网的用户之一。他不仅亲身实践,也推介国际友人通过体验唐装汉服、走进殷墟博物馆等,在寓教于乐中感知中国汉字文化,“汉字结构、逻辑背后的魅力,比你想象的多很多”。

  品读汉字智慧

  被汉字的魅力所吸引,汉字“铁粉”、法国汉学家白乐桑(Joël Bellassen)与中文结缘逾50载,在他看来,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。“欧洲文明以听觉渠道为主,所以有必要学习以视觉为主的中文和汉字来丰富自己。”白乐桑建议法国孩子学习中文并重点学习汉字,以弥补思维体系上的短板。

  “古人通过笔画之间的组合,潜意识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思考,对宇宙万物的认知,已经达到智慧的境界。”毕罗通过毛笔书写品读汉字智慧,欣赏、临摹书法名作也让他感受到,“古人和我们在精神上是一致的,我们对世界规律的基本看法是相似的。”

  “汉字在我的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语言”,在卢旺达汉学学者天赐看来,在全球新技术和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当下,抽象的汉字并不基于周围事物的性状而改变,将古老的智慧保持、延续。

  “伴随联合国中文日的普及,中国文化影响力也将逐渐扩大。”理查德·西尔斯表示。(完)

【编辑:刘欢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共建和平安宁、繁荣美丽、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

央视网消息:这个假期,除了出去旅游,购物也是不少人的选择,各地“以旧换新”的政策刺激了消费市场。在安徽合肥,通过举办汽车展,叠加多重优惠,带动了汽车消费。

天体高能电子是如何产生的?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开谜团

“这场比赛非常艰难,但我们坚持到了最后。深圳是我们的福地。我们会继续努力,为两岸棒球交流贡献更多力量。”看着丰台实验学校队员冲向场地中央,互相拥抱、欢呼,桃园寿山高级中等学校教练叶明辉说:“大陆棒球队伍进步很快,这次比赛给了我们很多启发。”

珠海暴雨红色预警 多个景区闭园

李强指出,中方愿同马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,继续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共同实施好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,落实好“两国双园”、东海岸铁路等中马合作旗舰项目,打造新能源汽车、数字经济等合作新增长点,进一步加强教育、科研、文旅、地方等领域交流,推动双方合作不断扩容提质。中方愿同马方更紧密协调配合,携手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,维护好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,推进中国-东盟自贸区3.0版谈判,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。

剑指电诈!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《惩戒办法》

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是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2024年为民“十件实事”之一,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完成,机电安装工程完成50%,预计今年10月竣工,年内完成搬迁工作。

第十六届中日韩卫生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在数字科技、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,从敦煌壁画、故宫古建筑到北京中轴线,我国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效显著。如今广大青少年群体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坚实拥趸,不断自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